![]()
近日,一则发生在南通如东的金融纠纷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。市民康某辛苦攒下准备给儿子结婚用的35万元存款,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银行“清零”,这一令人瞠目结舌的操作,让康某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与愤怒之中,最终双方不得不对簿公堂。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?
时间回溯到2013年,彼时康某出于好心,为赵某向银行的20万元借款提供了连带责任保证。然而,赵某未能按约定偿还借款,银行一纸诉状将赵某与康某一同告上法庭。虽然法院判决生效并进入执行程序,但这笔欠款却迟迟未能执行到位。
直到2024年,戏剧性的转折出现了。银行偶然间发现康某在本行存入了35万元,竟未通过任何司法程序,私自将这笔存款扣划,用于偿还康某作为连带保证人的债务。当满心欢喜准备取钱为儿子筹备婚礼的康某,发现账户余额变为零时,整个人都懵了。
得知真相后的康某,怎能咽下这口气?他果断将银行告上法庭,坚称银行擅自扣划行为不仅违法,而且存在超额扣划的情况,要求银行退还超额扣划的款项,并赔偿相应利息。
法院经审理后认定,康某与银行之间存在合法的存款合同关系,银行理应保障储户存款安全。而此次银行擅自扣划的行为,严重违反规定。最终,南通如东县人民法院判决银行退还康某超额扣划的 9 万余元,并赔偿到期应得利息 3000 多元。
这起案件无疑给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:任何无视法律程序的操作,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。同时,也提醒广大市民,为他人提供担保需谨慎,稍有不慎,自己的财产安全可能就会陷入危机。
赞(1)